高行镇:“六治并举” 保障房小区迎“蜕变”
12345热线投诉量同比下降23.8%,荣获“上海市物业管理优秀示范项目”称号……今年,高行镇高宜家园小区迎来蜕变。这个曾因“电动车充电难”“买菜远”“晾晒难”等问题而被频繁投诉的新小区,如何实现逆袭?走进这个老年人口占比超32%的保障房社区,答案就藏在党建引领下“六治并举”的创新实践中。
高宜家园位于高行镇西北区域,东临莱阳路、南靠椿树浦河、西至经一路、北接启帆路。2022年8月,小区正式交付使用,小区内共有18个楼栋,968户住宅。
“以前这段坡道砖块都不好,下雨天一不小心就要踩到坑里,很容易摔倒。”78岁的王阿婆站在新修的缓坡上,一边用手比划着,一边描述着过去的情况。2024年5月,森兰星宜党支部成立后,居民区党支部书记王徐尧带着党员、楼组长“扫楼”,收集了50多条意见,把大门口非机动车道改造列为“头号工程”。
党员小组自创“错峰施工法”,把噪声大的工程安排在居民上班时段;懂工程的党员自发组成监工队,监督施工方稳步推进……两周后,门口非机动车坡道全部完成改造,让轮椅、婴儿车都能顺畅通行。居民们纷纷表示:“这是办实事的样子!”
党建引领下,“六治并举”(自治、法治、智治、德治、共治、善治)工作法在高宜家园全面推进。
在“银发嘎讪胡”的朋友圈里,72岁的张阿姨为共享晾衣架选址建言献策。这个由居民区党支部牵头成立的自治平台,已吸引到56名老年居民注册成为“社区体验官”,通过“居民议事会”推动完成25处便民设施改造。
通过“居民点单-党组织接单”模式,居民区精准实施民生工程。安装了10架可移动式共享晾衣架、增设了10把休闲椅,“周四惠民日”引入了“菜场进社区”和健康检测服务,解决了居民的生活难题。
随着入住率提升,新能源车主想装充电桩,老住户想优惠停车,子女希望延长亲情车停车时间……各种诉求在业主群里纷飞。居民区党支部组织了多场议事会,党员们拿着笔记本,在小区里听取居民意见。最终,停车方案高票通过并顺利实施。如今,小区内车辆停放井然有序,新能源车主可以使用自己的充电桩,子女们也有了更多时间陪伴老人。
依托“智慧网格+上门服务”的模式,居民区为高龄老人及特殊家庭建立“一户一档”服务需求清单,通过数据驱动和人工上门服务,精准匹配个性化需求。每月,共建单位、老伙伴志愿者和楼组长定期上门走访,关心老人生活,深入了解他们的需求。
从“问题清单”到“幸福账单”,这场始于矛盾倒逼的居民区变革,成为超大型社区治理现代化的鲜活样本。通过党建引领“六治并举”的创新实践,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正成为凝聚民心的“最美零距离”。
(来源:浦东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