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镇:治理服务双提升,共筑塘北幸福梦
塘北村位于浦东新区书院镇东南端,全村面积约3.7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000余人。作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近年来,塘北村持续筑牢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凝聚党员力量、精细基层治理,全面提升党群服务阵地的政治、治理、服务功能,在网格化治理、基层治理积分制、红色物业、家风家训等方面不断探索实践。
“一中心五联多网”新体系
搭建党员群众“幸福网络”
塘北村党总支始终以人民需求为导向,因地制宜,搭建“一中心五联多网”新体系。“一中心”即塘北村党群服务中心,拥有3900平方米、15个功能室,除了党员活动室、接待大厅、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等基本配置外,还有“幸福塘北”直播室打通农产品销售渠道、“初心驿站”积分兑换超市探索农村治理积分制实体化路径。通过合理的布局、完善的功能、贴心的服务,打造服务党员群众、服务乡村治理、服务文化传承的党群服务阵地。“五联”,是指五个“微网格”阵地,以治理网格为底版,叠加红色物业、家风家训等工作探索,建立以“塘北人家”为代表的民宿品牌区、以“塘角嘴湖休闲区”为代表的休闲文旅区、以“辛江农业园”“蝴蝶兰基地”为代表的特色农业区、以湿垃圾处理站为代表的治理示范区、以“田博8424西瓜合作社”“西瓜博物馆”为代表的传统产业区,形成“五区合一、五区共荣”的态势。“多网”是融合了“姐妹微家”、非遗传承室、睦邻点、物业管理微站的综合服务空间,有效融合资源,打造党员、群众身边的红色阵地。
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
瞄准村民自治“精准支点”
“小网格”撬起“大治理”。对网格事务进行分类梳理,将乡村治理的重点、难点问题纳入积分制,以户为个体、以组为单位,确定了人居环境美、文明新风扬、知法守规好、人人齐参与、底线约束牢5大类66项积分内容。依据积分内容建立正负面清单,确定评分细则,做到奖罚分明。网格员每月开展积分采集、申报、审核等工作,每半年汇总一次积分数据,依据积分排名评选“优秀积分户”,每年度开展总积分汇总、组织积分兑换,评选出网格积分“红星榜”。将积分制与网格集体利益相关联,一户加分全“网”获益,一户扣分全“网”受损。
“小驿站”服务“大民生”。为做好积分兑换工作,让老百姓通过参与乡村治理得到实惠,塘北村在村内专门设置了“初心驿站”积分兑换超市,超市内所有物品只做兑换,不做售卖,种类达50多种。村民宋阿姨表示:“我通过参加村里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获得了300多积分,兑换了6桶酱油、2桶食用油、10袋保鲜膜……我们不仅参与了乡村建设,还能通过这些活动换取到生活必需品,感到很满足。”
“小积分”兑出“好乡风”。将积分制与乡村治理相结合,村民们主动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明显提升,在争创美丽庭院星级户、文明养犬、承诺电动自行车不进楼入户、食品安全整治、矛盾纠纷调解、参与法治宣传教育等各类活动中,还经常能看到村民们主动上门宣传的身影。目前,塘北村已先后完成积分兑换8轮,惠及村民8000余人次。积分兑换活动持续激励村民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人人讲文明、树新风,兑出了塘北村的文明好乡风。
融合多方资源“新集群”
疏通矛盾纠纷“化解路径”
“三所联动”,平台升级。为有效化解基层矛盾,塘北村在2013年设立了“大佬倌”调解工作室,为村民提供了沟通交流平台。为满足村民矛盾纠纷处理的更高需求,塘北村整合了派出所、司法所、律师事务所资源,成立了“三所联动”人民调解工作室,将驻村律师、社区民警以及“大佬倌”后援团志愿者等人员一并纳入其中。在原有调解队伍的基础上,进一步增设了“小范工作室”,有效实现了“民事民办、民事民管、民事民调”,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三方共治,高效调解。“三所联动”机制的成立,有效推动了公安警务、司法调解和律师力量主动深入基层,实现矛盾纠纷“群防群治”。塘北村党总支依托“三所联动”机制,开展无证照食品加工点位联合整治,大大消除了村内食品和消防的安全隐患;社区民警协同村治保主任入户走访1000余家;在驻村律师协助下,共同化解矛盾纠纷30余起。“三所联动”机制让塘北村交通事故类警情同比下降20%,矛盾类警情同比下降50%,村内治安得到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