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东新村街道:多维聚焦“三点发力” 赋能新就业群体党建高质量发展
沪东新村街道多维聚焦“三点发力”,通过做实队伍培育“关键点”,做强阵地建设“支撑点”,以及做优治理效能“创新点”,着力探索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怎么建”“谁负责”“起作用”等问题,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赋能增效。
坚持“以人为本”,做实队伍培育“关键点”
针对外卖员、快递员流动性大、来源构成散等特征,依据行业、地域相邻原则,全面优化组织管理,将“以人为本”贯穿始终。
一是健全组织体系,推动管理目标“全覆盖”。健全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与一方隶属、多方参与的管理原则,探索形成“7个企业平台→13个站点机构→千余名外卖快递骑手”的同心圆机制,确保组织覆盖与工作覆盖落地落实。
二是加强协作联动,推动属地活动“同参与”。加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与属地党组织、居住社区的多方联动,吸纳相关职能部门、区域单位和居民区党组织进行联建共建,在文明创城、美好社区等活动中发挥新就业群体优势特性,加强双向沟通反馈,推动形成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治理共同体。
三是把握特性态势,推动培训教育“显实效”。创新新就业群体教育模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各类技能、文化、政策课程中加强政治和思想引领,同时充分考虑外卖骑手的工作特性和时间节点,利用空间阵地和网络资源,组织骑手党员就近参加集中学习实行线上线下双培训。比如,浦东交警三大队的警官利用下午送餐低峰期为外卖员讲解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通过具体的违法案例与交通事故案例提醒骑手要做文明交通的维护者和参与者。
坚持“服务至上”,做强阵地建设“支撑点”
着力融合服务关怀与思想建设,以新就业群体服务阵地为依托,立足于街区和工作场所,打造新就业群体融入的不同圈层,逐步提高其获得感、认同感和幸福感。
一是提升互动能级,建设优质服务“幸福圈”。促进“便利化”服务阵地体系布局的形成,推动党群服务阵地、居民区党群服务点、商圈楼宇等服务设施向新就业群体全面开放。在已有的硬件空间内提供饮水供给、餐食加热、手机充电、休息如厕等服务,增设换电柜、急救药箱、爱心雨伞、共享书架等设施,扩展安全培训、健康指导、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等各类项目,整合形成面向新就业群体的“优质服务包”。
二是集聚多方资源,绘制区域合作“同心圆”。汇聚区域医疗、咨询、生活等多方资源,融入7个“红色加油站”点位,充实优化服务项目,提升服务深度与广度,持续增强新就业群体在社区的归属感。比如,在区域最大的商业广场开展“‘新’系团圆,共筑健康”便民服务活动,为快递员、外卖员提供口腔检查咨询、血压测量等服务。在街道党建引领下,“红色加油站”多个点位累计开展针对新就业群体的主题服务活动18场,服务700余人次。
三是打通诉求通道,增强共商共议“向心力”。延伸设置“家门口”的社情民意直报点,助力政协委员的协商工作沉入新就业群体中,广泛倾听并收集新就业群体意见和诉求,做到信息报送直达、办理反馈直达、调研指导直达。
坚持“双向融合”,做优治理效能“创新点”
发挥新就业群体独特优势,结合基层社会治理面广、治理点多、条线复杂等需求,街道在实践中坚持因业制宜、简便易行,创新引导新就业群体在基层社会治理中责任意识的凸显。
一是树立模范典型,充当社区治理下的“第二梯队”。遴选新就业群体中的骨干和模范,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形成榜样带动氛围,吸纳优秀代表进入社区治理“第二梯队”。比如,沪东新村街道党群服务中心联合志愿者协会,集结一批来自美团、饿了么、顺丰、盒马等平台有公益之心的新业态青年,成立了“沪东小哥”新业态志愿服务队,为辖区孤寡老人送上“春暖沪东”爱心大礼包。
二是搭建参与平台,成为环境治理下的“巡查先锋”。街道党委牵头组织新就业群体与交管部门开展合作,一方面邀请外卖骑手上路体验站岗,维持交通秩序,在帮助市民遵守交规的同时提升自身的自觉守法意识;另一方面,设立“小区巡查员”,让骑手熟练掌握电动车正确充电和火灾预防的方法,在送餐中加强普法宣传,维护城市安全。
三是延伸治理触角,担任网格治理下的“流动哨兵”。围绕社区网格化治理的目标,引导新就业群体参与社区民意收集、突发事件直报、辖区安全预警等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探索新就业群体兼职社区“网格员”“监督员”的长效机制。比如,博三居民区党组织成立“户牌整治队”,将快递员、外卖员送货上门的职责与老旧小区户牌混乱的现状有机结合,通过议事平台邀请新就业群体担任区域网格内的“流动哨兵”,在工作之余参与小区户牌整治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