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东新村街道:老旧小区改造出美好新生活
今年以来,沪东新村街道朱家门居民区党总支坚持把老旧小区提质改造作为提升老百姓获得感的重要载体和抓手。依托“美好社区综合整新项目”,秉持“党建引领、多元共治、建管并举”的理念与“五五”工作法(走一走、看一看、找一找、议一议、干一干)相融合,以“绣花功夫”精准推动“旧小区”改出“新生活”。
朱家门居民区建成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沪东新村街道规模最大的老旧小区。
老旧小区提质改造如何“改”到居民心坎上,“变”进群众期待里?朱家门居民区党总支相关负责人认为,最重要的是发挥党建赋能聚力优势,要有“找得到”的多方联动机制和“看得到”的清单透明化机制。
为此,居民区设立了3处居民接待点,把居民反映施工中出现的问题记录在册,及时与施工方沟通协调。并在每周二召开综合整新例会,由“三驾马车”、施工方、监理、代建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讨论,完善下一步施工方案,做到处处有人管,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
同时,利用电子屏、宣传版面公布小区综合整新修缮分阶段实施内容,更新施工进度。比如小区绿地改造项目张贴了前后对比图和意见征询,并按照居民提出的合理意见进行方案优化,不仅提高了项目管理的透明度和居民的认同度、知晓度,也加强了居民与社区之间的沟通与互动,使改造更接地气、更具温度。
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居民区党总支还通过牵头引导,搭建起以“网格党支部+物业企业”为主轴,热心居民群众共同参与的工作组织架构,跑出社区治理“加速度”。
成立网格监督调处小组,由临时党支部成员、居委网格长组成监督队伍,实现“早发现、早处理”。同时充分依靠“熟人效应”,发挥党支部书记、业委会成员的“老娘舅”优势,将矛盾化解在居民区,确保各项社区建设项目顺利推进。
用好“物业管家”队伍,通过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要求物业转变角色,实地查看施工,严把质量关,实时对比施工图纸,参与工程验收全过程,提升物业治理水平。
群众的身边事,群众最有发言权。居民区坚持让群众当好治理“主人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调动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激发社区潜在的自治活力。
由于小区区域比较大,快递员、外卖员进入小区常常迷路,为了更好地区分小区4个里弄,居民建议将楼栋外立面分为4个色系重新粉刷。居委会通过各党支部群、楼组群、业主群转发微信投票链接,有序引导居民参与投票,选出自己喜欢的外墙颜色和路灯。
全过程参与,人人争当“改造家”共绘美丽和谐新家园,不仅创造出“同治理”的和谐氛围,也达到“办实事”的效果。下一步,朱家门居民区将坚持党建引领,改造和维护“齐步走”,让小区“面子”“底子”一起美,社区居民“心里美”。
(来源:浦东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