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沙新镇:全程发力、破解难题,完成浦东新区首例旧住房拆除重建项目
川沙新镇深入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加速推进船民新村原址拆除重建项目。作为浦东首例旧住房拆除重建项目,8天完成全体77户居民签约、10天完成搬迁腾房,跑出“川沙速度”。新建房屋80套,改造后总建筑面积约4268平方米,每户建筑面积较改造前扩大50%以上,彻底解决如厕难、洗浴难、烧饭难等困扰居民几十年的难题,交出了“川沙答卷”。
党建引领、公开透明,凝心聚力推动项目前期工作
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建立运作高效、执行有力的船民新村项目建设临时党支部,通过临时党支部凝聚各方力量和思想共识。在前期摸底中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和居委骨干作用,做到“四个到位”,即党员联系到位、民情走访到位、政策讲解到位、精准服务到位。进行全方位排摸调查,动态掌握居民最新情况,做到基础情况准、社会关系明、矛盾纠纷清。
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健全收集民意、汇聚民智的沟通机制,广泛听取人民群众对改造的意见建议。成立“老法师”工作组,建立居民“个性化”档案,制定“一户一档”“一户一策”工作方案,精准施策、对症下药、见招拆招,把“钉子户”变成“积极户”,全过程公开透明,确保项目有序推进。
两个“同步”加速前期工作。同步推进项目建设前期手续与居民搬迁,定期组织召开项目推进会,把问题想在前面、把细节做到极致,把握关键时间节点,严格按照既定方案稳步推进各项工作。针对老年居民的共性需求,积极挖掘社会资源,帮助老年住户联系附近合适的租赁房源。
部门协同、多措并举,群策群力破解项目推进难题
破解建新与保旧的难题。根据老旧小区现场条件,与施工单位持续优化施工方案,确保项目施工影响降至最小。依托小区北部河道资源,探索水路运输大型材料设备、泵送混凝土的施工模式,减少重型车进出小区对既有住宅的影响和噪音,解决小区居民的安全担忧和出行影响,保障项目安全顺利施工。严格控制工地噪音,在居民楼旁安装三处分贝仪,随时监测噪音情况,对发出噪音较大的机械设备,安装隔音防护围挡进行降噪处理。全面加强扬尘管理,安装双层防尘网,并对项目周边环境采取每日检测和巡查,确保发现异常及时处置。
持续提升,积极回应小区居民诉求。聚焦小区居民对于改善生活环境的共性需求,在小区内实施智能化设施提升、外立面修缮、环形步道优化、污水管道疏通、增绿补绿等提升改造工程,以点带面提升小区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主动跨前、回应诉求,全心全意护航居民“回家路”
跨前一步,会同多部门共商回搬方案。坚持把人民满意作为评价工作的重要标准,组织77户居民看房验收,同步启动项目摇号选房及回搬入户相关工作。召开多部门碰头会5次,不断梳理、排查回搬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模拟回搬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矛盾隐患,围绕房屋建设工程和配套设施满意度等潜在风险,制定针对性解决方案,确保风险隐患发现在早、化解在小。
井然有序,摇号选房现场问题实时跟进。在前期做足准备的基础上,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分批次、按房型有序开展现场选房,各部门协同合作,安排专人在选房现场及时为居民答疑解惑。对项目抽签、选房、登记全流程进行公证监督,过程透明、结果公开,在一天内顺利完成摇号选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