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南镇:创新“五邻工作法”,探索“街居共治”新模式

发布日期:2025-03-13 信息来源: 惠南镇党委
字号:

惠南镇南门居民区是始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老旧社区,共有16个开放式小区,面临人口老龄化和流动人口增多等问题。为此,居民区党总支创新打造“邻聚力”党建品牌,围绕“五邻工作法”凝聚多元力量,组建“敲门嫂”爱心志愿服务队、“向阳而生”街区志愿服务队,让老旧社区绘出基层治理“新图景”。

“邻里议”凝聚合力

关注居民“身边事”,凝聚党群力量,提升治理合力。党总支通过“微网格”队伍走访,发现西南新村电瓶车私拉电线现象严重,违规充电成为小区居民的“心头患”。随即,依托“红色议事厅”,邀请社区党员、居民代表、物业、社区底商等参与讨论,形成“安装充电棚”的初步方案。

“邻里治”构建闭环

破解居民“心病”,党总支以党建为引领,统筹项目落地。居民全程参与选址、设计等环节,提出“充电棚需覆盖非机动车停放区”“增设消防设施”等建议,最终在小区22号楼和24号楼之间安装充电车棚,增设30个充电口,有效解决了电瓶车充电安全问题,成功构建治理闭环。

“邻里助”结对帮扶

创新邻里互助模式,壮大志愿服务团队,拓宽关爱服务对象,成立“敲门嫂”志愿服务品牌。这支由20名社区女性组成的队伍与辖区112位老人结对,开展“问健康、问需求、问冷暖”服务,让他们感受邻里间的温情与和谐。“敲门嫂”张阿姨就是其中一位,她与辖区96岁的郭奶奶建立了结对帮扶,当张阿姨发现楼道灯照不到郭奶奶家门口时,立即向居委、物业反映,为老人家门口新增了一盏感应照明灯,照亮了她的回家路。

“邻里商”街居共融

“居民区+物业+城管+商户”协同合作,探索居民区、街区共治新路径。吸纳了微网格队伍、商铺代表、外卖骑手等多方力量,组建街区志愿服务队,围绕商户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需求,整合共建单位资源,将服务范围从“一对五帮扶”拓展至“街居全域共治”,推出“早安巡查”“星空夜访”等行动,激活老旧街区治理新动能。

“邻里乐”共享成果

积极组织开展社区文化活动,每年“学雷锋日”,党总支携手共建单位、街区代表,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每月一期的“社区课堂”,邀请专业人士为社区居民带来健康养生、法律知识等课程;“暑期课堂”为青少年开设书画、折纸、非遗文化等课程,这些活动为“邻聚力”党建品牌注入了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