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码头路街道:从一“桩”难事到有“桩”好事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充电设施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老旧小区,充电桩的短缺给居民带来了诸多不便。近日,南码头路街道临沂一村小区在党总支的牵头下,通过多方努力,终于在小区内安装了16个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成为辖区内第一个成功安装公共充电桩的老旧小区,为居民解决了这一困扰已久的难题。
停车矛盾凸显,居民需求迫切
临沂一村小区建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是典型的老公房,停车位十分紧张。近年来,随着小区内新能源汽车数量的增加,居民对充电桩的需求愈发迫切。目前,小区机动车保有量达400余辆,其中新能源汽车占比逾四成。但由于历史遗留问题等原因,规划划线车位不足200个,而且没有公共充电桩,新能源车主只能前往附近的商业停车场或公共充电站充电,不仅耗时费力,还增加了出行成本。部分车主甚至冒险私拉电线,从家中引电到楼下充电,既影响了小区环境,又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梳理实际情况,听取社区民意
为解决这一问题,去年5月,居民区党总支积极作为,联合小区业委会、物业公司、居民代表等召开听证会,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在充分了解居民需求和小区实际情况后,着手开展社区机动车统计和梳理工作。当月,物业就对原先周边门店及单位的非业主车辆进行了统计,清退了部分外来车辆,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小区的停车压力,获得了不少居民的认可和赞许。
随后,居民区党总支牵头相关单位,对公共充电桩的安装选址进行了实地勘察和规划调整,最终将位置初定在小区主干道一侧的绿化带旁,这样既方便车辆充电,又不影响小区公共区域的美观和布局。社工和志愿者们也开展了相关征询工作,得到了居民们广泛的认可和支持,为小区安装充电桩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凝聚各方合力,推进项目建设
安装公共充电桩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对于这件利民的好事,大部分居民表示期待,认为既能解决充电难的实际问题,还能避免因私拉电线带来的安全隐患。不过,也有部分居民提出担忧,担心出现充电桩位置布局不合理影响日常出行、施工不当造成安全问题、使用费用过高等问题。
居民区党总支认真梳理汇总了居民意见,并联合供电部门、小区物业以及充电桩建设企业等相关单位进行沟通协调,细化工作流程,共同商讨具体施工方案。同时,供电部门对小区电力系统进行了全面评估,制定了详细的改造方案,通过扩容、升级线路等措施,确保充电桩能够正常运行。
此外,充电桩的费用分担和后续管理也是居民关心的焦点。在与充电桩建设企业充分讨论和协商之后,最终决定由企业出资建设充电桩,居民通过扫码付费使用。
项目顺利落地,管理持续发力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临沂一村小区第一批共计16个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桩安装完成并投入使用。新能源车主刘女士称赞道:“太方便了!以前为了给车充电,来回都要跑几公里,现在小区里有了充电桩,价格还比外面便宜,真是为居民办了一件大实事!”
在后续管理方面,社区还引入了专业的服务企业负责日常维护、故障维修等工作,确保充电桩的正常运行和居民的使用安全。与此同时,居民区党总支疏堵结合,实行了一系列针对性的管理办法。一方面,小区加强物业门岗管理,避免周边非小区机动车占据小区停车位。另外,还与联建单位合作,为28辆机动车提供潮汐式停车服务,缓解了一部分回家较晚居民的停车焦虑。
新能源公共充电桩的投入使用,让小区从一“桩”难事变成有“桩”好事。下一步,临沂一村居民区党总支将进一步深挖资源,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小区居住品质,让居民生活得更舒适、更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