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吴颖悦:坚决反对形式主义,释放基层干事活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持续深化拓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作出部署,明确提出要健全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不仅是对形式主义问题的严厉警示,更是以党内法规的形式,为基层减负提供了制度保障。“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就必须扎根基层“一线”,察实情、说实话、干实事,在考核加码、质效不实等关键处持续发力。
减“指尖负担”,优化考核机制,让“留痕”变“实绩”。随着各类工作群、APP、工作报送平台越来越多,强制注册下载、过度留痕、多头填报等问题成为影响基层办事效率的“顽疾”,“表哥”“表姐”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在应对各类统计报送工作,面对花式考核要求,沉溺于工作台账,反而削弱了基层干部发现问题和思考解决问题的精力和能力。因此,在各类考核工作中,不应简单考核“材料”,查“痕迹”,而是应该用好优化考核“指挥棒”,建立科学务实的考核评价机制,更注重攻坚任务的完成度、企业服务能级的提升度、客户的满意度等方面。真正保护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解除束缚在他们身上的“枷锁”。
减“过度加码”,扭转错误政绩观,让“压力”变“动力”。当前,在一些错误的政绩观和虚荣心的驱使下,一些基层单位热衷于凡事拍摄“小视频”以呈现“工作亮点”,投入了大量时间、人力、财力,迫使基层工作者为了“一个镜头”“一句台词”耗费大量精力,逐帧逐项“修饰”。此类“空虚的精致主义”,打着“数字+”的幌子,对推动生产经营工作并无益处,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主义”呢?因此,“过度宣传、考核加码”应当及时喊停,重形式、轻实效的错误政绩观应当及时纠偏。应营造良好政治生态,鼓励基层工作者主动发现工作中的“小而美”,让“压力”转变成“动力”,方能激发基层工作者更多创新“活力”。
减“质效不实”,减负不等于减责,让“虚功”变“实功”。为基层减负在执行过程中,仍存在少数“以形式主义落实形式主义”或者到执行层又“加码变样”等问题。有的干部误把为基层减负当作“松口气、歇歇脚”,认为“减负”就可以少干活少出力。然而,减负的目的是减少那些不必要的、形式主义的负担,譬如频繁的考核迎检、过多的会议和原本一些不应该由基层承担的职责,而不是减少责任和担当。要通过减负理顺权责边界和职权管理,旨在让基层干部真正沉下心沉下身,集中精力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真正回归到服务群众的角色中去。因此,应着眼于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引领,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对标党风、党性要求,看清形式主义的表现及危害,及时校准思想偏差,改变工作作风,树牢正确政绩观,在抓好工作落实方面坚持实事求是,坚持真抓实干,力求出硬招实招新招,以实实在在的政绩赢得群众满意。
改革发展的道路上,需要的是广大党员干部的实干主义精神,而不是空虚的精致主义。反对形式主义,重在守牢干事初心,筑牢制度之墙,优化考核细则,压实工作责任,反对“留痕”,注重“实绩”,反对“虚功”,增强“实干”本领,将“反对形式主义”的口号转化为释放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活力,推动工作发展的动力。
(作者单位:上海外高桥集团财务有限公司)